第一百六十三章 猜对了-《从靖康开始》
第(2/3)页
李敬再次笑起来,乔太妃不是奉了太后之命,今日不是不准他上船吗?
乔太妃也笑面如花。
你这么把脸黑着,跟天下人欠你钱一样。
别说陈书倩,顾无双吓的不敢出门,就连船上的两个公主也不敢过来跟你告别。
太后和娘娘岂能不揪心。
上个船算什么,舰队四大统制都在船上适应新船的战法,一群指挥使也没人愿意在岸上协助统筹,几个副统制也轮回跟着留守协助搭配船只,舰队离开李敬还真不行。
宗泽都说了,只要这小子不登岸作战就行。
乔太妃跟着李敬登船,跟宗泽,刘韐,李邈,种彦鸿,陈仁俊,吴谈,许崇,赵玉盘和赵福金一一打招呼。
看着他一条条船的过去鼓励士卒奋勇作战。
参战将士士气整盛,一个个欢呼起来。
直到李敬下船,汽笛起航,船上数万人呼喊着大宋必胜,士卒和将领都在跟李敬和岸边的朱琏,郑太后等人挥手。
李敬之所以不愿意留在登州。
那是因为等待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
跟着自己一路勤王,又杀向河东回来的生死弟兄扑向了辽东,金狗的腹心之地,不担心出现意外是不可能的。
回到自己温柔乡的李敬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水师营地,跟他一起到的,还有乔太妃和王太妃。
半年打造和改造,收集的船只运输能力有限,根本无法一次性的把十二万军运到辽东,跟何况还有那么多战车和战马。
一次六万多人马这个数字,都很让宗泽惊喜了。
分两批就两批。
论说登州港口距离对岸的渤海湾海路只有约七百里。
绑上驳船的船队二十四小时也能打一个来回。
倒是刘锜,种彦鸿两个主将都跟李敬混了一身贼不走空的风格。
岂能放空船回来,浪费单边运力。
所以李敬和两位太妃在一边集结各军营的士卒,让他们再次检查装备,随时准备装船出发,一边等着船队回来。
连赵金儿也在指挥禁军,对码头附近实施戒严。
不准闲杂人等靠近。
“李敬,我听说刘锜和种彦鸿在比赛,两路军将领们都在打赌,看谁缴获更多,你觉得谁的赢面大一些?”
军队嘛,总要有股子士气。
靖武两军平日训练时候,就喜欢内部找对手较劲。
开战之前刘锜就代表李敬的靖字军和种彦鸿对赌,一成的缴获。
谁少了谁给对手一成缴获。
等于是全军参与。
连宗泽和朱琏都赞许他们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很少接触军队的乔太妃和王太妃很好奇。
“差别不会很大,别看金国幅员辽阔,他们的人口密度比我们差远了,渤海湾沿海又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杂居的地方,城池很小,两路都有大宋骑兵,侦查的情况对手也没有集结军队,以有心算无心。”
作为靖字军统帅,李敬当然希望刘锜和吴谈他们缴获更多。
毕竟靖字军的缴获,自己有分配权。
不过种彦鸿在扶桑指挥两军劫掠金狗这仗干的很漂亮。
自己这个二哥自信了很多。
他也不清楚初上战场的刘锜会不会输给种彦鸿。
“你就这么信任刘锜,此战让他统领先锋,都没有让陈仁俊和吴谈他们统领?”
刘锜虽然在边军中长大,从小就上战场,昔日护送皇后,也是一路血战过来。
勇猛足够了。
但是没有大规模指挥军队作战的经验,禁军几次扩军,人数也没有超过四千,这次领兵三万,对他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李敬却认为刘锜足够胜任。
这小子心思缜密,在禁军中威望很高,也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主。
陈仁俊和吴谈平素也是老子天下第一,几个都统各自除了李敬服气过谁。
但是刘锜让他们很重尊,几个都统听见李敬要让刘锜做先锋,也表态愿意服从刘锜指挥。
把军队交给他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很让朱琏很震撼。
大宋将领一向是家族治军,杨家将,折家将,种家将。
严格说刘锜是官家给他的人,一直担任禁军统领,李敬居然能放心的把自己的李家军给刘锜指挥。
究竟是李敬为了表示问心无愧,还是李敬很看好刘锜,花大力气拉拢。
郑太后和朱琏都搞不明白。
“太妃莫要小看了刘锜,他从小就随父亲征战,武艺比不上关,种两位宣抚使,比我大哥差的更远,可是他带兵打仗的谋略,不会比我二哥差!”
相比乔太妃的性格,王太妃很恬静,比起说话,她更喜欢画画和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两个太妃封郑太后之命盯着李敬。
更多时候开口都是乔太妃,她在一边静静的看着不说话。
“刘锜不比种彦鸿差?种彦鸿可是种家军这代的精锐弟子?”
乔太妃吃惊的望着李敬。
宋代杨家,种家,折家世代为大宋镇守边关。
浴血搏杀,不顾生死。
大宋百姓对这几家非常敬重,对他们的能力毋庸置疑。
人家是有家族家传的武艺的,培养的将领都往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方向的。
李敬虽然自己愿意做一个纯粹的武将,以后有了儿女,也希望他们习武,但是绝不希望李家成为将门。
再说,宋朝开创的这个以文抑武风气很坏。
依照这种方式进行轮回来,大宋靠将领胜的能力胜了北方草原民族几次,华夏族也免不了日后被骑兵和海外毒打。
只有发展科技,改进热武器,改革政治,为华夏族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才是硬道理。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一步,打败金狗,第二步,建都通令全国,第三步,收复汉唐旧土,第四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