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不明觉厉-《席卷天下》


    第(1/3)页

    在历史的典籍上,其实可以找到很多中原王朝的阅兵记录,只是他们的阅兵并不是让士兵组成方阵踩正步,一般是以围猎的形式来进行。

    崔宗喊的是“阅阵”,不是喊“阅兵”,因此在宫城广场进行的压根就不是阅兵,是一次必要的“走过场”。

    这种“走过场”绝对不是刘彦独创,更不是始于现如今的汉国。

    有记录显示,早在商朝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场景,进行祭祀的时候会摆下大军,也就是在某场战争得到胜利后,商朝祭天仪式时让功勋部队出场亮相。

    周朝取代了商朝,商朝的一些传统被延续了下来,各诸侯入“朝”参加某些活动的时候,周王室也会安排“阅阵”来展现强大。

    在周朝中后期,尤其是到战国时期,不管是“阅阵”还是“阅兵”都一度停止,那是周王室压根就没有强兵了,还是不摆出来丢人。再来是各个战国几乎每年都在进行战争,根本就不需要用阅兵这种形式来进行震慑,是直接拉出部队去与他国血拼。

    “当然了!”冉闵咧嘴笑说:“军人可不是伶人,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战争。”

    进行“阅阵”的部队还离得有些远,观礼的人可以随便聊天,不免就会谈到先前各个朝代的事情。

    “阅军啊?”徐正细细想了一下,非常肯定地说:“精锐自然是需要时常检阅。”

    说的是检阅,不是阅兵,那是对令行禁止的一种监督和训练,也体现军队从来都是依靠对命令的服从度,不是但看个人能不能打。

    其实自周王朝之后“阅兵”和“阅阵”已经很久没有发生了。类似的事情重新出现是到了西汉,那是汉帝国哪怕是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有冲突,可是大体上还是保持相对的低烈度局部冲突,再来是中央又有了震慑地方诸侯王的需要,时不时都需要拉出精锐部队来演示一下,以此告诉各诸侯王:老子可是有这么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你们可别有什么坏心思。

    “大汉并非先汉,大汉一直都在进行战争。”冉闵有些口无遮拦地说:“再来……王上也没有一个窦太后。”

    周围的同僚都怪怪地看向冉闵,大多不了解这么一个人怎么还能活得好好的,似乎还活得挺滋润?

    “的确。”谢安非常肯定地说:“汉孝武皇帝该是进行阅兵次数最多的人了。”

    除了谢安之外,没人愿意和冉闵搭话。汉国没有因言获罪的事情,可那么作死真的不好。

    历史上最喜欢阅兵的人是刘彻,那是在窦太后压制期间,他无法真的拉出部队去与想干仗的人血拼。有相关记录表明,他在窦太后压制期间,几乎三天两头就要在上林苑进行演兵,一开始是喊些口号之类的,后面逐渐转为围猎,也真的让他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出了强军。后面汉军与匈奴血战的部队,骨干基本上就是他在上林苑训练出来的那批武人。

    从刘彻开始与匈奴开战之后,“阅阵”和“阅兵”基本就在中原消失,不单单是刘彻在位时没再搞过,日后的汉帝国历代皇帝也没再弄,原因是儒家强烈反对做类似的事情。

    其实吧,真正的原因是从刘彻开始汉军就太过强势(也真的很强势),压得包括儒家在内的文人有些抬不起头,要不要干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是能不能的事,算是一种文人和武人的阶级斗争了。

    从先汉之后,除开每次改朝换代的开国时期会多次出现大规模的阅军之外,第二代继承人登基之后基本上没再出现。

    到了两宋,阅军干脆就成了杂技表演,所谓八十万禁军,能上战场开片的压根就没有多少。

    再往后,也就是永乐年间有搞过一次超大规模的阅军,那是应对中亚某个强国的国王说要再次完成忽必烈的伟业做出的反应,但这国王在行军半途就病死了。

    至于“我大清”之类的,其实还是很有看头,但基本上也是一种纯粹的表演性质。

    和平年代演兵和阅军其实相当有必要,是提振军心士气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还能增加民族的自豪感。一些国家时不时就来一场战争的话,战场就是最好的阅兵场,导致是真正有战争的国家在阅兵的时候就越倾向于娱乐性,变成一种放松性质的花车游行了。
    第(1/3)页